偶爾聽釋果寧大師說禪,談世人身心每七年變化階段,有所感悟。
簡言之,零至七歲:剛降世小孩,從道中來,與萬物融為一體,做什麼都全情投入,忘記所有,最是活在當下,最有禪意。故讓小孩正面感受世界美好一面,對其心態健康很重要。
七至十四歲:對世界好奇也好問。喜歡與同性結伴玩樂,若相反,個性會有偏差。
十四至二十一歲:是重視知識的年齡段。佛家認為,十四歲前應自己去領悟世界,才讓心靈更發達,十四歲後吸收知識才有效。孔子亦言,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。這階段對異性感興趣屬正常,故不必壓抑,長輩應引導正確觀念。
二十一至二十八歲:生命能量很強,是充滿野心和慾望的年齡段。所以,去闖、拼搏、受挫折才能成長。但切戒浮躁,只要忠誠、踏實、認眞、快樂地工作,便一定幸福。
二十八至三十五歲:齊家求穩之年。大師說,這時不應再被慾望牽着跑,而是安定下來。所以慾望應昇華為責任,對家庭事業的負責。
三十五至四十二歲:人生至此,應是社會的中流砥柱,責任感昇華為信念,並開始喜歡傳統文化,尋找到自己的根源。難怪身邊這年齡的朋友對古玩、字畫、文學、藝術等開始感興趣了。
四十二至四十九歲:踏入下半生了,乃人生很重要的階段。也許對生死產生困惑,佛家認為此時人們會莫名奇妙地關注宗敎、性靈的東西。因而,必須要有使命感和信仰,才可戰勝和超越對死亡的恐懼,人生才有激情和活力。不然,很可能從此茫然頹廢。
四十九至五十六歲:應多留時間給自己去尋找心靈家園。
五十六至六十三歲:大師認為這個階段要徹底放下世俗的羈絆,如地位、財富、兒女,放下才能自在。
六十三至七十歲: 回復童心,不受外在世界困擾了。
七十歲以後,要重新孕育自己,即是禪者眼中的“孕育聖胎”,在人間留下一個皮囊,但會孕育出新的自我。
看來,外在世界變幻無常,自身變化則有其規律,簡單且自然而然。
但世人把握自己比把握外在環境更難,如王陽明的格言,破山中賊易,破心中賊難。
人生有幾個七年?要活得精彩,還在於自己。